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好心疼!寶寶呼吸不順,舒緩鼻塞有妙方

寶寶鼻塞時,媽咪該如何因應?先找出鼻塞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吧!鼻塞的原因大致可分為正常的鼻塞、過敏型以及感冒型,媽咪要如何幫寶寶護理,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鼻塞的分類

一般會分為正常鼻塞跟異常鼻塞這兩種狀況, 正常的鼻塞是指新生兒由於鼻道狹窄以及淋巴組織較多,容易有鼻屎堆積在鼻道中,這時呼吸聲聽起來會較費力、較大聲,這種情況大部分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鼻塞,第一種就是常見的感冒,除了鼻塞,有可能也會流鼻水伴隨著咳嗽症狀,然後發燒以及食慾不振,晚上也會睡不好。另一種則是過敏性的鼻塞,比較不會出現在六個月以下寶寶身上,鼻子過敏的症狀大部分都是六個月以上免疫系統成熟到一定程度,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此時才會有症狀出現,過敏性鼻塞好發在一歲以上的寶寶身上,但六個月到一歲間也會有。
 
 

如何辨別不同種類的鼻塞

當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出現鼻塞,媽咪要怎麼分辨出是不是過敏性鼻塞,就必須依照症狀做判斷,過敏性鼻塞的寶寶平日可能沒什麼症狀,吃飯、喝奶都照常,但是在晚上寶寶睡覺的時候容易鼻塞睡不好,偶爾還會有一點清鼻涕流出,可是早上起來活動時看起來又像是好了,鼻子也是通的,但寶寶兩三個禮拜都在流鼻涕,也不是黃鼻涕,就有可能是過敏 ,過敏通常是慢性的,醫生可以根據症狀和發作的頻率來判斷是否是過敏性鼻炎。如果有家族史的話,過敏體質也會遺傳給寶寶,寶寶晚上睡覺時因為鼻塞睡不好或因為鼻塞很嚴重影響到喝奶,這樣就需要做些治療。
 
若是感冒的話,寶寶鼻塞會持續一整天,除了鼻塞以外還會伴隨鼻涕、咳嗽或是發燒症狀,食慾也會下降,家人也會有類似症狀,時間通常不會超過兩個禮拜。
 
如果是正常的鼻塞,由於鼻道狹窄的關係,鼻道中的黏液乾掉堵住鼻道的暢通,就會有鼻塞的狀況產生,最明顯且唯一的特徵就是呼吸聲特別大聲。特別是呼吸比較快的時候,像是喝奶的時候,寶寶努力地吸吮吞食的時候,呼吸的聲音就會比較明顯,或者是作夢的時候,此時呼吸也會比較快速,就有可能會聽到鼻塞的聲音。 
 
還有一種罕見的狀況是,新生的寶寶先天顱底骨沒有完全癒合,造成腦脊髓液從鼻孔流出,症狀是透明的液體從鼻腔流出,這病症需要經過醫院檢驗才能確診,而且病例十分稀少。

改善鼻塞的好方法

過敏性鼻塞通常都是在睡覺的時候發生,如果寶寶所在的環境冷熱溫差較大,過敏會比較容易發生,還有很多寶寶都是對塵蟎過敏,塵蟎會躲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像是床單、棉被之類的,寶寶躺著睡覺的時候,過敏原就會刺激免疫系統造成發炎,過敏症狀便會加重。過敏不能根治是因為過敏體質與基因有關,所以我們只能從改善環境來減緩發作的頻率,最好的方法就是除濕,使用除濕機可以減少塵蟎量,棉被、床單一兩個禮拜就要洗一次,而且要用熱水洗才能有效的殺死塵蟎卵。而地毯、毛毯、絨毛娃娃等,因為容易聚集塵蟎,最好收起來。
 
若是一般正常的鼻塞,鼻屎清出來就好了,鼻屎是寶寶鼻黏液太多造成的,原因有可能是冷熱溫差較大,還有環境太過乾燥,使得身體自動產生一些黏液來濕潤鼻道,所以在保持室內溫度適中的同時也要避免過於乾燥,冬天開暖氣時可以擺一杯水在房間裡。由於是鼻屎乾掉堵住鼻道,有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趁著寶寶洗澡時利用蒸氣或者是用溫毛巾熱敷鼻部,再將濕潤後的鼻屎摳出。
 
也可以在寶寶平躺睡著時,滴一兩滴生理食鹽水到鼻孔裡軟化鼻屎,要小心不要將滴管戳到鼻孔裡,這可能會造成鼻黏膜腫脹,最好由兩人一起進行,一人稍微固定寶寶的頭部,然後另一人負責操作。
 
 

正確地使用吸鼻器

當寶寶出現鼻塞時,比較大的寶寶若能用衛生紙擤鼻涕的話,就不太需要使用吸鼻器。有時候醫院也會附一些比較簡單的吸鼻器,像是吹球式的,這種吹球式的可以吸六個月以下寶寶的鼻孔,但是吸球的吸力比較弱,所以可以利用洗澡時的蒸氣或是溫毛巾熱敷,幫助寶寶的鼻涕黏性減弱,等到寶寶的鼻水流出後,再用吸球去吸引出來,這樣寶寶也比較好睡。
 
但電動式的吸鼻器就不適用在六個月以下的寶寶身上,此時的寶寶鼻孔較小黏膜也比較脆弱,吸力太強可能會造成流血,建議是六個月以上再使用,而且也不建議太頻繁地使用,太常使用的話鼻黏膜容易受傷。但如果是寶寶鼻涕不好擤的狀況,偶爾使用是可行的,大概在睡前吸一次就好,也不要伸得太裡面,以避免黏膜發炎或流血腫脹,一樣是洗完澡、蒸氣濕潤過鼻腔後,再幫寶寶吸一下就好。
 
吸鼻器主要的功能是緩解鼻塞症狀,讓寶寶瞬間比較舒服,算是治標不治本,鼻涕還是會持續分泌,只是瞬間舒服而已,若是寶寶有長期過敏的情況,可以用吸鼻器,但還是要配合醫生做藥物治療,並改善環境。市面上還有一種用嘴巴吸的吸鼻器,這種吸鼻器會有個管子,使用時由大人的嘴去吸,雖然也可行,可是若寶寶感冒的話,大人也會因此被傳染。

藥物治療鼻塞的注意事項

過敏性鼻塞會先用抗過敏的口服藥,而鼻噴劑大部分要超過2歲以上的孩子才能使用。若是感冒鼻塞,也是以口服藥為主,一天吃三到四次,藥只能緩解症狀,讓鼻涕量減少一點,並減緩鼻塞。所以若寶寶食慾好、睡得也好的話,就不用再繼續吃藥,之後看情況再決定是否給藥。
 
另外需注意感冒有無引發鼻竇炎,通常一開始感冒的前一兩天會有黃鼻涕,但是若超過四五天或一星期都還有黃鼻涕,或是感冒症狀本來已好轉卻又突然地發燒加上出現黃膿鼻涕,就有可能是鼻竇炎。鼻竇在我們的鼻腔四周,鼻黏膜在發炎後細菌跑到鼻竇裡面造成發炎得更嚴重,化膿後會流黃綠色的鼻涕。鼻竇炎若不好好治療,細菌可能會跑到腦部,造成腦膿瘍,那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以前曾有過七歲的孩子黃濃鼻涕流了五六天以後發燒,有頭痛症狀,活力減低,結果診斷是鼻竇炎引發腦部的化膿,需要住院治療。鼻竇炎治療期間是10到14天,在治療四五天後黃濃鼻涕的情況就會減少,但還是要繼續服藥才能完全治癒。
 
寶寶鼻塞不建議使用薄荷油,兩歲以下的寶寶用薄荷油可能會引發過敏,薄荷成分進入到血液的話也可能引起薄荷醇中毒;兩歲以上的小孩使用就比較沒有關係,薄荷油會幫助血管收縮,讓鼻黏膜不會那麼腫脹。

家有小小孩注意!5月起B肝疫苗改打六合一

昨天(4/25)衛生部疾病管制署公告,從5月開始,寶寶滿6個月時要打的第3劑B型肝炎疫苗改為六合一疫苗,而第4劑的五合一疫苗則從「出生滿27個月」調回「出生滿18個月」。 這個資訊讓許多爸媽一頭霧水,突然不知道寶寶現在到底該打哪種疫苗,時程都被打亂了對吧?沒關係,我們幫你整理、釐清好了!


現行嬰幼兒預防接種常規疫苗時程

爸媽們手邊一定有一本寶寶接種疫苗的時程表,可以先拿出來對照一下喔~
現行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時程分別為出生24小時內、滿1個月及6個月各1劑,共3劑;五合一疫苗的接種時程則為出生滿2、4、6個月及1歲6個月各1劑,共4劑。

B型肝炎疫苗短缺,改以六合一取代

衛生部疾管署表示,由於國際B型肝炎疫苗供不應求,但為了讓國內剛出生即滿1個月嬰幼兒,能按照時程接種單價型B型肝炎疫苗,以確保免疫力,所以從今(106)年5月1日起,出生滿6個月的寶寶要施打的第3劑B型肝炎疫苗及五合一疫苗,將暫時以六合一疫苗(B型肝炎疫苗+五合一疫苗)取代,預估實施至明(107)年7月。
也就是說,原本寶寶6個月要分別施打的B型肝炎疫苗與五合一疫苗,變成六合一疫苗,只要一次就搞定,好處就是寶寶可以少挨一針。

五合一疫苗第4劑從「出生滿27個月」調回「出生滿18個月」

最令家長困惑的應該就是這項決策,因為接種疫苗時程表上,明明就是「出生滿18個月」要施打五合一疫苗第4劑,何來「調回」之說?
原因在於,103年1月1日,為了因應全球五合一疫苗供不應求,所以將原本寶寶滿18個月(1歲6個月)應施打五合一疫苗第4劑,調整至出生滿27個月(2歲3個月)再接腫。但目前國內五合一疫苗供貨逐漸穩定,加上滿6個月的第3劑改為六合一疫苗之後,考量到幼兒應及早獲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傳染病的完整免疫力,所以這次才同步將接踵時程調回來,提醒爸媽們如果家中有已滿18個月,但還沒有接種第4劑五合一疫苗的寶寶,請快快帶去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接種喔~

六合一疫苗接種後注意事項

注射疫苗後如果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或有短暫輕度發燒、哭鬧不安的情形,爸媽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這些症狀都是暫時性的,通常2~3天會恢復。
1.若接種部位有出現紅腫,24小時內可以幫寶寶在接種部位冷敷減輕疼痛,24小時後再以溫敷消種,幫助吸收。
2.通常注射預防針時,寶寶哭鬧不休在所難免,可能會持續1天左右,爸媽可以適當安撫寶寶的情緒。
3.飲食部分無需特別調整,只要按照平常的飲食習慣就可以囉~

沒喊牙痛,就不嚴重?驚!孩子蛀牙,要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就是俗稱的「抽神經」,是當蛀牙已經侵入到牙齒根管系統時,必需採取的一種治療方式。就連父母自己要做根管治療都可能膽顫心驚,更何況是家中的心肝寶貝,相信爸比媽咪一定存在著不少擔憂與疑慮~

乳牙健康與日後恆牙的生長息息相關

一般來說,當寶寶的第一顆牙齒萌出的半年內或在寶寶1歲左右時,就應進行第一次牙齒健康檢查,之後每半年再進行檢查和塗氟的工作,定期讓牙醫督導期牙齒的清潔保健習慣是否正確,基本上便不會發生蛀牙嚴重到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的機會。

蛀牙----盛行率最高的慢性疾病
美國疾管局CDC的一項統計顯示,慢性疾病中盛行率最高的就是蛀牙了,而且幾乎不分性別與年齡。若是孩子平日的口腔衛生做得不夠徹底,就可能使口腔所滋生的細菌慢慢由外而內侵入牙齒,一路從外層最堅硬的牙釉質蛀蝕到牙本質,如果還未及時治療,一旦到達神經血管密佈的牙髓腔時,在這裡細菌能獲得充足的養分,使得繁殖的速度會更加快速,也會令牙齒周遭組織反覆發炎、長牙龅、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不僅可能產生不適現象,對於孩子的飲食、說話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甚至還可能造成學習與成長發育方面的障礙,所以爸比媽咪一定要注意督促孩子,從小做好牙齒保健。

孩子沒喊牙痛,蛀牙不嚴重?
兒童牙醫謝欣儒表示,很多父母會以疼痛狀況來判斷蛀牙的嚴重性,認為蛀牙若是蛀到神經應該會有疼痛感才是,而孩子卻從來沒有喊過牙疼,所以即使蛀牙也應該不至於很嚴重。事實上,蛀牙是一種慢性的反覆發炎症狀,因此除非是急性發炎腫脹時,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這也是為何很多病患,都是在進行牙齒X光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有嚴重蛀牙的緣故。

乳牙遲早會掉,蛀牙也還好?
也有些家長誤以為孩子的乳牙反正遲早會掉,所以這時蛀牙也無關緊要,只要孩子不覺得痛,甚至沒有治療的必要,等到乳牙掉了,新的恆牙長出來再好好照顧就行了。但謝欣儒醫師提醒,乳牙的使用時間通常約長達6到12年左右,而這段期間也正是孩子的重要發育期,如果這時因蛀牙而造成孩子不能好好進食,營養的攝取便有可能不足而影響發育。

連做根管治療都無濟於事!!
此外,因為恆牙是在乳牙的正下方,如果乳牙不健康,同樣也會影響到日後恆牙的生長,像是乳牙已經蛀到神經,卻仍舊未做根管治療時,細菌會進一步開始吸收牙根和骨頭組織,導致日後恆牙在生長時地基就不夠穩固,或是可能形成白斑。

如果蛀牙範圍太廣或是當牙根周圍被破壞得太嚴重,使得牙根已經被吸收,就連做根管治療都無濟於事時,於是牙齒就只能做拔除的最終處理,而且提早拔除的牙齒,還得為了避免周圍其他牙齒傾倒影響到日後恆牙的發展,必須要做一個空間維持器來保持足夠的生長空間。

根管治療是蛀牙的最終治癒法

乳牙的根管治療與恆牙稍有不同,在治療方式可分為兩大類:
1.斷髓(Pulpotomy):當細菌感染侷限於牙髓腔時,只需把牙髓腔裡的神經移除,而牙根裡的神經則保留,這種治療方式較為迅速,日後的換牙通常也較順利。

2.拔髓(Pulpectomy):當細菌感染已到達牙根神經時,表示感染已非常嚴重,這時就需要將所有的牙神經盡可能移除,不但所花費的治療時間較長,術後不舒服的情況多半會比前者來得明顯。

使用適量麻藥,避免玩咬嘴唇
由於小朋友的牙齒根管系統不像大人般的複雜,通常在進行根管治療時多半可以一次完成。這樣不僅小朋友所受的苦比較少,同時成功率也會比進行多次的治療來得高。而在進行根管治療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孩子感覺到不適,術前會先施以適量的麻藥,不過有極少數孩子可能會對麻藥產生過敏現象,但不至於太嚴重,多半是出現局部紅疹情況。但要特別提醒家長的是,在上麻藥的部位會出現麻木、腫脹感,有些孩子可能會因感覺不適應而用牙齒去啃咬,所以術後家長一定要非常留意,避免孩子因玩咬嘴唇而受傷。

戴上牙套維持脆弱牙齒的健康
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相當高,約為85%~92%,且早期治療的話,對於鄰牙和日後所生長的恆牙都不會造成影響。根管治療後,為了讓蛀蝕嚴重、少了神經和血管的脆弱牙齒,能夠健康維持到換牙時期,使根管治療達到最佳的術後效果,建議最好利用牙套將整個牙齒做最嚴密的包覆和封閉。不過可別誤以為進行根管治療後,戴了牙套就絕不會再蛀牙,因此平日的口腔清潔衛生也不可馬虎,並且也不要忘了定期進行追蹤檢查,這樣若有問題時才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與牙醫建立良好的溝通+信任
「帶孩子去看牙醫,究竟需不需要特別選擇兒童牙科?」常是很多家長會問的問題,兒童牙科與一般牙科的最大不同處,主要是包括診療空間的規劃、治療器械用具等…都是針對兒童的需求所設計,例如小朋友的嘴巴比較小,一般大人所用的器具對他們來說,尺寸可能就會過大,而針對根管治療的部分,如果是乳牙的根管治療,因要考慮到日後有換牙的需求,在使用充填物質上,就需要改用能被吸收的物質,才不至於影響恆牙的生長。

但謝欣儒醫師認為,家長在選擇牙醫時,應該是以能夠有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度為最重要的考量,尤其是在進行任何治療方式及步驟前,雙方都應該達成共識與充分的認知,才能夠避免之後所發生的疑慮或紛爭。而讓孩子從小就習慣定期到同一家牙科進行牙齒檢查,一方面能消除他對於看牙醫的恐懼,同時也是做好牙齒保健的最佳方式。

吃藥不能餵母乳?14個哺乳媽咪用藥問題


餵母乳不僅可以增加寶寶抵抗力,還能增進母嬰的親密感,所以有越來越多媽咪選擇親餵母乳,但乳汁畢竟是透過母體供給給寶寶的,深怕不小心吃錯東西,害寶寶也一起吸收,尤其是用藥問題更令哺乳媽咪擔心。

Q1:我感覺自己好像發燒了,可以吃退燒藥嗎?

可以選擇含「乙醯胺酚」的退燒藥,乙醯胺酚是安全性最高的退燒藥品,可解熱、止痛,通常也是醫師開立的首要選擇,適用於小兒、老年人與一般成年人,即使孕婦或哺乳婦使用,也不會傷害到胎兒或寶寶。
有些人認為乙醯胺酚會傷肝,常宏傳主任解釋,必須每天服用4克以上才會,等於成年人1天吃8顆的數量,因此藥物不宜食用過多,應按照醫囑或成藥包裝指示。
不過,如果是以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作為退燒(如:Diclofenac),由於藥品會從乳汁中少量分泌,擔心可能引起寶寶的過敏發生,雖然發生率非常低,但使用前須要再請醫師或藥師評估。

Q2:早上劇烈頭痛,吃了一顆止痛藥,有關係嗎?

如果只是頭痛,首選還是乙醯胺酚,但若是屬於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就不太適合餵母奶。
除了乙醯胺酚,「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也很常見,可以有效減輕牙痛、頭痛、偏頭痛、經痛等,其中偏頭痛發作時常讓人非常不舒服,因此前兆發生時「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可以有效控制頭痛的發作,但由於會分泌到乳汁,怕寶寶發生過敏反應,還是建議服藥前先詢問過醫師或藥師比較準確喔~

Q3:醫生開了抗生素的藥給我,吃了可以繼續哺乳嗎?

抗生素都會分泌到乳汁,但不一定會影響到寶寶。一般剖腹產的媽咪,醫生一定會開立抗生素,以防傷口感染,外觀為綠白膠囊,主成分為頭孢子菌素;或者當我們看牙醫時,會給予一顆紅黃膠囊的抗生素,主成分為阿莫西林,這兩種抗生素都屬於第一線抗生素,副作用低,相對安全,不需要擔心寶寶吸收。
不過,若媽咪得了重感冒,影響肺部,或是有嚴重的乳腺炎,必須住院治療,此時施打的抗生素就不適合哺乳。

Q4:我得了流感,可以吃克流感嗎?會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

前陣子A型流感盛行,許多孕媽咪、哺乳媽咪得流感後,卻不敢吃克流感,擔心影響到胎兒或寶寶。常宏傳主任呼籲,為了胎兒或寶寶著想,媽咪們一定要盡快服藥治療,否則病情一拖,反而會傳染給寶寶或全家人,並非好事。
克流感雖然會分泌到乳汁,若擔心影響寶寶,建議服藥期間暫時停止親餵母乳,同樣先將乳汁擠出丟棄,以防塞奶或退奶。一般來說,A型流感有感染期與傳染期,照顧寶寶期間應適當隔離,克流感服用完最後一顆再多加半天就可以恢復哺乳

 

Q5:我的喉嚨不太舒服,一直咳嗽,可以喝止咳藥水嗎?

衛福部食藥署公告,含「可待因」成分之非處方藥品,禁止使用於未滿12歲兒童及哺乳婦女,「可待因」抑制寶寶的呼吸、心跳等,而「可待因」常用於止咳、止痛的藥品,止咳藥水就是其一。
止咳藥水大多含有咖啡因及可待因,這兩種成分都會分泌到乳汁,很多人會自行購買止咳藥水來喝,成藥雖然安全性高,但令人擔憂的是,未按照包裝指示服用,結果一次喝過量,常造成癮性及影響慢性疾病。
不過,並非所有止咳藥水都含有可待因,像在醫院領的深咖啡色止咳藥水,成分是甘草或桔梗,不影響呼吸、心跳,可安心服用。

Q6:原本有在服用降血壓的藥物,請問哺乳期間要停用嗎?

千萬不可以自行停藥!若媽咪因為孕期有子癲前症,到了產後血壓仍然沒有降下來,建議與醫師討論,選擇可以餵母奶又能降血壓的藥物,絕對不能自行停藥,這對媽咪來說存有很大的風險。

Q7:我本身有氣喘,平時需要使用吸入劑,可以餵母乳嗎?

可以,氣喘用的吸入劑成分雖為類固醇,但噴入後只會作用在肺部的支氣管,並非全身性作用,所以分泌到乳汁極低,可以在噴藥前或在噴藥後進行哺乳。除非,在氣喘急性發作期時,必須使用大量的類固醇,可能會分泌到乳汁,若擔心影響到寶寶,建議可先將乳汁排出,等到治療結束後再恢復親餵。

Q8:這兩天一直拉肚子,可以吃止瀉藥嗎?會不會影響寶寶?

拉肚子時,一般醫生會開立抑制腸胃蠕動的藥物,通常為粉狀止瀉藥,須泡水喝下去,屬於吸附性止瀉,主要是吸附細菌或病毒在腸道內的毒素,不被腸胃道吸收,也就不會產生全身性的反應,其安全性就很高;但若是屬於中樞神經抑制腸胃蠕動來達到止瀉,這種藥物吃完就不適合哺乳。
很多媽咪也會問可不可以吃益生菌?常宏傳主任表示是可以的,但服用原則一樣,應按照包裝指示,吃太多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Q9:結膜炎可不可以點眼藥水?

可以。眼藥水、眼藥膏等都是屬於外用藥品類,只作用在眼睛,不是全身性作用,所以哺乳媽咪可以放心使用,但要再次提醒媽咪藥品不要使用過量。

Q10:哺乳期間可以吃避孕藥嗎?

避孕藥的成分依據各廠牌各有所差異,一般常見有黃體激素與雌激素混合。依據不同藥品,是否分泌至母乳影響寶寶,也有所不同,像是常見的悅姿錠仿單就不建議哺乳婦服用,因此要使用避孕藥的媽咪們應再次詢問婦產科醫師或藥師再服用,但是避孕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吃藥。

Q11:最近失眠狀況很嚴重,可以吃安眠藥嗎?

不適合。安眠藥屬於脂溶性較高的藥品,且必須在腦部神經作用,因此不建議哺乳媽咪吃。況且,哺乳期間,媽咪絕對是睡不飽的,除非媽咪原本就容易失眠,此時需要與家人討論,找出適當的休息時間,不一定要依賴藥品。

Q12:最近皮膚濕疹嚴重,擦含有類固醇的藥沒關係嗎?

如果是因為蚊蟲叮咬、濕疹或嚴重過敏而起了大片的風疹塊,擦類固醇藥膏是可以的,媽咪不需要擔心。皮膚有角質層當作屏障,外用藥品吸收的量會小於10%,在經過局部組織吸收反應,量又更低了,幾乎不會分泌到乳汁。
類固醇的種類很多,其臨床適用的範圍廣。常見氣喘病人使用,在嚴重急性發作期時會使用針劑的類固醇,其會因為使用的種類不同而有不同的設限,同時也須考量使用的頻次。因此,媽咪們不用太擔心,ㄧ般口服及外用類固醇藥品可安心使用,若在疾病特別時期,請先問問醫療人員。

Q13:剛做完放射線檢查,可以餵母乳嗎?

放射線檢查必須先打一劑「顯影劑」,顯影劑種類很多,若為含碘離子的顯影劑通常建議停止哺乳24~48小時,待藥物代謝完畢後再恢復哺乳即可。雖然有文獻作者不認為會影響,但目前無法有足夠的臨床實驗證明,一般臨床仍會依據各藥品的仿單給予建議。因此,媽咪們若是在哺乳期需要注射顯影劑,可以向各檢查室的醫護人員確認施打的顯影劑種類。

Q14:有在吃憂鬱症的藥物,可以繼續哺乳嗎?

如果媽咪為憂鬱症、癲癇的病人,請一定要回到原本的主治醫師那討論、諮詢,請他幫妳評估是否要減少藥物劑量或更換藥品,千萬不要貿然停藥,一旦停藥對媽咪來說就是一個傷害。常宏傳主任表示,哺乳並不是跟寶寶親近的唯一方式,假如身體狀況真的不允許哺乳,就不要勉強,應找尋其他適合的方式,要知道,媽咪對寶寶的愛不會因此而減少。

重點提醒 

整體來說,只要是局部性用藥,包含外用、吸入劑等,被全身吸收的量低,不太會分泌到乳汁,或者分泌的量低到無法影響寶寶;而口服藥物、打針則會被全身吸收,雖然會分泌到乳汁,但劑量卻不一定會影響寶寶。若真的對藥品有任何疑惑,都可以詢問醫師或藥師。
最後,常宏傳主任要再提醒媽咪,如果是因為身體的關係而無法哺乳,請不要自責,這不是媽咪的錯,何況寶寶會長大,不是只有餵母奶這個階段,媽咪不必為了一定要哺乳而疏忽自己的健康。

遏止虐童事件,學會情緒控管6方法

最近社會充斥著許多令人心碎的新聞,趴睡窒息、受虐送醫不治等,因為照顧者的疏忽與暴行,讓一些寶寶在不安全的環境下,來不及長大…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給所有寶寶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呢?

 6歲以下受虐比例高達25%,人人都該有顆「雞婆心」 

近日多起兒童受虐事件,其中高雄市一名2歲男童,遭母親用衣架毆打造成腦部出血,經過兩天搶救仍宣告不治。男童母親坦承,因孩子亂動物品,所以才拿衣架管教,而男童除了頭部重挫,身體也多處瘀青。
另外還有一名1歲10個月大的女童,在社會局安置後,疑似遭受合作保母虐待,導致顱內出血,至今仍在加護病房。
雖然受虐兒少的人數逐年減少,但這周內接連發生的虐童案件,受害者平均都是3歲以下的寶寶,根據衛生福利部去年(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3歲以下受虐人數佔所有受虐兒少的13.71%,而6歲以下受虐人數則佔了25.31%。
為什麼6歲以下的幼兒受虐比例如此高呢?主要是因為6歲以下的孩子不像學齡孩童有學校老師幫忙監督,亦較不善表達出完整的心情與事情經過,缺乏自我保護與對外求助的能力,所以更須仰賴身邊大人察覺,發揮「雞婆心」及時救援,且政府與相關單位也要再加強對6歲以下兒童與高風險家庭之主動關懷措施,以預防與減少虐童事件再發生的憾事。

全台受虐兒破萬!身體虐待、管教不當佔4成

衛生福利部所公布2016年全台受虐兒少的通報人次總計10,516人,其中「身體虐待」與「不當管教」共4,502人,佔了約4成,此外,虐童案件並不單只有挨打才算,常被人忽略,卻又佔了蠻高比例的「照顧疏忽」也包含在內,達1,150人次。而且令人深感遺憾的是,這份資料統計中,9,299個施虐者中,父母竟然有高達5,501人次,比例超過一半以上;其次為親戚、照顧者、同居者和機構。而施虐因素絕大多數為缺乏親職教育知識,佔了40.37%為最高;其次依序為婚姻失調、酗酒及藥物濫用、貧困、精神疾病、有自殺經驗或意圖、兒童有受虐經驗、未婚或未成年生育、人格違常。
這些數據在在顯示,加強照顧者的育兒親職教育知識是迫在眉睫的課題,讓照顧者養成良好的教養習慣和照顧方式,才能避免兒童受虐的憾事一再重演。

情緒瀕臨失控時,父母(或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寶寶在還不善表達的年紀只會用哭、大叫來傳達不滿與生氣的情緒,當孩子很歡的時候,或是做一些危險、錯誤的事情,卻又講不聽時,相信爸媽內心都會有一把火瞬間被點燃,若沒有控制好情緒,對著孩子吼,甚至抓起棍子就是一頓打。有時情緒一來擋也擋不住,即使旁人制止,大多父母也認為自己只是在管教小孩,但正當管教與施虐的界線到底為何,說實在也很難拿捏。
依目前研究指出,過度的打罵教育,其實越來越難有具體的管教效果,當然也不是全然不能打不能罵,只是建議父母在管教孩子時,能在責罰與教育間取得平衡,正所謂「管教」,就是管理與教導兩個面向。
有些爸媽在情緒控管不當的情況下,對孩子的一些打罵,事後也會感到內疚與自責,但多半不知道如何改變也不知道能找誰協助。為了避免自己無意間成了施虐者,所以發現自己有打罵孩子的衝動時,以下有6個建議提供給家長參考。

1.了解情緒不遷怒

人在心氣不順的時候,很容易把一件小錯誤放得很大,所以在生氣之前應該先想一下,自己到底在氣什麼?

2.學會自我控制

當自己的情緒狀況不佳時,寧可不說或不做,也不要做了之後才後悔,所以建議爸媽可以先深呼吸10下、閉眼10分鐘,不與孩子對話,不管孩子怎麼哭鬧,只要抱著他、看著他就好。讓自己冷靜,等情緒穩定後再處理也來得及。

3.採取溫和堅定的態度

當爸媽調整好自己的呼吸之後,再以堅定、溫和、速度放慢的語氣,使用簡單的字詞不斷地重複告訴孩子:「現在不能買!」、「不可以這樣!」之類的句子。當然孩子仍處於情緒中,可能會聽不進去,建議直接將孩子抱離現場,且暫時忽略他的哭鬧,讓他面壁消化情緒,讓雙方(父母與孩子)都能冷靜一下。

4.保持良好的親子互動

平常應該與孩子建立親密感,例如:每天都要擁抱孩子10秒鐘,與孩子大笑10聲,養成跟孩子互動的習慣,即使在處罰後,也要立刻擁抱孩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5.避免喝酒與藥物,建立良好習慣

千萬別意圖以物質來減輕焦慮,不僅會造成情緒惡化,也可能在無意間製造出另外的問題。平時可以透過運動來減輕焦慮,且要有充足的睡眠,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穩定情緒。

6.尋求專業協助

若發現自己的情緒越來越糟,用以上方法都無法得到紓解時,建議尋求醫療的協助,找出自己的情緒問題。

如何察覺生活周遭的虐兒事件?

除了照顧者本身要努力之外,旁人適時地介入與關懷也是降低兒童受虐的一大關鍵喔!如果發現身邊小孩身上有明顯的新舊傷、情緒極度不穩定,或是聽到異常的寶寶的哭喊與家庭爭吵聲,都是虐童的可能訊息。

@及時通報

施虐者大多為兒童熟識的人,且發生地點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當兒童遭受虐待或發生意外傷害,社區鄰里、親屬網絡若能快速發現並且及時通報,就能避免兒虐傷害的憾事發生。
若懷疑有虐童事件,可以立即撥打113婦幼保護專線通報,透過專業的社工員接線服務,如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或者其他兒童保護單位,讓社會關懷的力量,即時進入有需要的家庭中。

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兩階段:0~1y+1~3y,For Baby,13大成長優選食材

想要孩子長得又高又壯,就要攝取均衡且充足的飲食,然而,身為孩子每日飲食把門人的爸媽可知道吃什麼才健康?本文由專業的李婉萍營養師來推薦適合成長中寶寶的優選食材,分成0~1歲及1~3歲兩階段,讓寶寶從小快樂地吃出健康!

for 0~1 year olds

針對0~1歲寶寶的優選食材,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挑選較多的是質地相對柔軟、方便咀嚼的豆類與全穀根莖類,爸比媽咪烹調起來也較容易。

食材1、護眼小尖兵‧豌豆

‧盛產季:12月~3月
豌豆含有植物「谷甾醇」,對於大人而言能夠降低體內的膽固醇,對於寶寶來說,其葉黃素、玉米黃素、胡蘿蔔、維生素A…等成分,能夠保護寶寶的視力。

維生素C含量比柳丁還多
豌豆也是維生素C含量高的植物性蔬菜,每100公克的豌豆具有55毫克的維生素C,比柳丁、橘子等水果來得高。

豆仁大小均勻口感較嫩
挑選豌豆時,可以拿著豆莢透光看,豆仁大小均勻的會比較好吃、口感較嫩。如果豆莢已經枯黃或乾燥,代表已經採收一陣子了,購買時可避免。保存方法與一般蔬菜相同,置於冰箱冷藏,烹煮前再取出清洗即可。

三色蔬菜繽紛色彩寶寶愛
料理豌豆最簡單的作法就是使用冷凍三色蔬菜(紅蘿蔔、豌豆、玉米)來炒飯,再加點雞蛋及雞肉絲,營養就非常豐富,色彩也變得很繽紛,從視覺上吸引孩子嘗試。

變點心!豌豆洋蔥鹹派
許多寶寶不喜歡豌豆,只要改變外觀與口感做成鹹派的餡,就會像是8、9個月大寶寶可以自己手拿的手指食物了。

食材:
豌豆豆仁200g、橄欖油2大匙、切碎洋蔥80g、雞蛋2顆、鮮奶油80g、綜合起司末50g、派皮1個、牛奶50g、堅果碎10g

作法:
Step1備一滾水鍋,放入豌豆豆仁燙煮,泡一下水後瀝乾,與橄欖油放入果汁機,打成滑順的豆泥。
Step2倒油入平底鍋,將洋蔥末炒至透明軟化。
Step3取一小碗打蛋,與鮮奶油、牛奶、作法1的豆泥、堅果碎、洋蔥和起司攪拌均勻。
Step4將作法3的蛋液倒入派皮中,放入預熱至攝氏180度C的烤箱烤20分鐘。

食材2、高纖高鐵高鋅‧皇帝豆

‧盛產季:11月~5月
皇帝豆因為在常見豆類之中體積最大,因而有皇帝豆的美名。屬於全穀根莖類的皇帝豆,其蛋白質含量在植物之中相對較高,建議與其他多種豆類一起烹煮,才能得到完整的優質蛋白質。
皇帝豆同時含有相當高的纖維質,每100公克的皇帝豆含有5.1公克的纖維,因此,即便寶寶沒有吃蔬菜,從皇帝豆之中就能夠得到纖維質,較不容易有便秘的問題。

適合母乳寶補鐵質
皇帝豆的營養價值高,在植物之中含鐵及鋅量算是蠻多的,尤其特別適合以全母乳哺餵的寶寶做為補充鐵質的副食品食材。

去除外膜才好入口
皇帝豆有一層較難嚼碎的外膜,對於未滿1歲的小小孩,可以去除豆仁的外膜會較容易食用,不過,去除外膜的皇帝豆,其纖維質含量也跟著下降,因此若是已有咀嚼能力的孩子,李婉萍營養師建議保留外膜烹調。

挑豆仁飽滿有光澤
選購皇帝豆時,豆莢形狀完整且挺直、顏色翠綠者為佳。豆仁飽滿有光澤、斑紋越明顯、顏色略呈黃色者,口感越細緻,香氣也越好。

徹底煮熟才能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皇帝豆裡面含有「亞麻氫糖甘」,此為天然的毒性物質,會隨著皇帝豆的成熟而減少,但發芽之後又會增加。因此,皇帝豆一定要徹底煮熟才能食用,千萬不可以生吃。李婉萍營養師建議,至少以80度以上的水煮25分鐘以上,或是100度煮25分鐘才安全。

超營養!皇帝豆奶油濃湯
將紅蘿蔔、洋蔥、蘋果與皇帝豆攪打成泥,再加入奶油和橄欖油、調味料,做成口感滑順的濃湯,減少豆味,提高寶寶的接受度,更容易攝取到所有的營養素,非常適合1歲之前的寶寶。

食材:
皇帝豆1/2杯、切碎的洋蔥1/2顆、切小塊的紅蘿蔔30g、削皮切片的蘋果半顆、橄欖油1大匙、高湯2杯、無鹽奶油1大匙、鹽少許(胃口不好的寶寶最後可撒點鹽調味)

作法:
Step1在深鍋中加熱無鹽奶油和橄欖油,放入洋蔥炒10分鐘直到透明,再加入紅蘿蔔炒5分鐘。
Step2備一滾水鍋,放入皇帝豆煮10分鐘,煮軟後瀝乾。
Step3將皇帝豆、蘋果、高湯加入作法1中,以中小火煮5分鐘後,倒入食物處理機或果汁機攪打。

食材3、頭好壯壯兼美肌‧馬鈴薯

‧盛產季:3月~10月
不易因高溫破壞維他命C
馬鈴薯的維他命C含量高,每100公克的馬鈴薯就有29.5毫克的維他命C,且不易因高溫而破壞。維他命C除了與美肌有關,也益於寶寶的腦部發育,此外,容易瘀青的孩子,其血管組織修復能力較差,也應該多補充維他命C。

幾乎都是零脂肪、零鈉
馬鈴薯有許多不同品種,其中有一點點差異,但幾乎都是零脂肪及零鈉,現今還有含花青素的紫色馬鈴薯,可以與白色馬鈴薯一同搭配,增添顏色豐富度,再加上紅蘿蔔、玉米粒就可以製成馬鈴薯沙拉了。

建議保存於8度以下冰箱
馬鈴薯較容易產生丙烯醯胺,若大量攝取恐導致中毒,建議保存於8度以下就較不會產生丙烯醯胺。清潔時,可以使用舊牙刷來刷洗馬鈴薯上的芽洞,較為方便順手。

與其他副食品都很好搭
質地細緻且味道溫潤的馬鈴薯非常適合與其他食材搭配製成副食品,不管是米精、南瓜、地瓜泥 都可以加進去很好搭。挑選時以形狀渾圓、重量較沉、表面較硬的馬鈴薯滋味較佳。

大推!100%馬鈴薯條
可能很難找到不喜歡薯條的孩子,但市售油炸薯條有許多添加物,只要自己動手做,改採烘烤又能控制鹹度,就是一道真食物的零嘴了!

食材:
馬鈴薯2顆、橄欖油1/2杯、蒜末2大匙、鹽1小匙

作法:
Step1將馬鈴薯洗淨去皮,切成條狀,泡水洗淨並瀝乾,備用。
Step2將橄欖油、蒜末和鹽放入平底鍋,以中火加熱3分鐘,再轉小火加熱3分鐘,待蒜末變金黃色後就可過濾,留下蒜油即可。
Step3將烤箱預熱至攝氏200度,在烤箱上鋪烘焙紙,以不重疊的方式擺上薯條再淋上蒜油,進烤箱烤15分鐘後取出。

食材4、口感軟嫩不帶刺‧鯛魚

質地柔軟又沒有帶刺不擔心魚刺問題的鯛魚富含鐵質非常適合寶寶食用,雖然鮭魚、鱈魚…等魚類也都含有鐵質,但這些屬於大型魚類又為海底魚,基於重金屬殘留及環境生態保育的考量,李婉萍營養師建議挑選養殖魚類給寶寶吃,藉以與深海魚替換食用。

選擇臺灣品牌即可
現今市售的鯛魚大部分採冷凍片狀包裝,臺灣製作鯛魚的技術與能力都還不錯,李婉萍營養師認為選擇臺灣品牌即可。而有些冷凍鯛魚為充氮包裝,不僅可保持鯛魚的鮮度,也能使得冷凍鯛魚呈現紅潤的顏色。

食材5、高鐵滑順好吃‧雞蛋

一顆雞蛋就含有2毫克的鐵質,對於7個月~9歲的孩子每天約需要10毫克的鐵來說,吃下一顆雞蛋就可以獲得一日五分之一的鐵質需求,雞蛋是不僅是含鐵高又容易入口的食物,否則其他像是含鐵量高的牛肉肌肉纖維較粗,也不如雞蛋滑順好吃,而兩碗紮實的白米飯僅含有0.3毫克的鐵,這就是鼓勵寶寶吃蛋的原因。

烹煮前先清水沖洗
雞蛋是可以任意變化的食材,不管是甜的雞蛋布丁、鹹的蛋花湯或是雞蛋粥品都受到寶寶的喜愛,除非對雞蛋過敏,否則每天都可以吃雞蛋料理。李婉萍營養師自己會挑選較為乾淨的水洗蛋,其食品安全性較高,不過,烹煮前還是要先以清水沖洗,才安心。

食材6、優質蛋白質來源‧雞肉

身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的雞肉,所含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是寶寶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此外,雞肉還含有的鐵、鋅及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因此,雞肉很適合作為寶寶的副食品食材。

色澤混濁就不新鮮
新鮮雞肉應該是清澈的粉紅色,如果沒有光澤和透明感,肉身呈現色澤混濁,就可以判斷放了很久。此外,若摸起來黏黏的就是不太新鮮了。通常在菜市場買到的雞肉都還算是新鮮,但在超市裡的雞肉有可能擺了2、3天,購買前要注意。

for 1~3 year olds

1~3歲的孩子可以開始接觸質地較為硬的食材,藉以嘗試不同的口腔接觸感。兒童最常缺乏的是鐵與鋅,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可以不同的豆類與全穀根莖類的組合,鐵與鋅的攝取量才會較完整。

食材1、營養價值no.1‧地瓜葉

‧盛產季:全年
平民的地瓜葉是很常見的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鉀、鈣、鐵…等營養素,營養價值可說是蔬菜界的第一名!

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地瓜葉的維生素A成份具有保護皮膚黏膜、眼睛視力及身體抗氧化功效。常感冒、打噴嚏的孩子多吃地瓜葉等深綠色蔬菜,可以幫助鼻腔黏膜強壯,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流水沖或溫熱水泡
選購地瓜葉時,莖部切口不要太乾燥或纖維太粗,以免孩子咬不太動。而清洗地瓜葉與其他蔬菜的洗法差不多,先清水大概沖洗一下,再放入水盆之中以很細的水流洗10分鐘;或是將地瓜葉泡在約40、50度的溫熱水之中,大約10分鐘後水溫變涼,把水倒掉,再泡一次。

大火快炒留住營養
對於地瓜葉的料理,多數爸媽會簡單清燙地瓜葉,其實加點油再大火快炒,最能夠保留地瓜葉的脂溶性營養素。如果真的想要川燙,燙完之後再加點油,才容易攝取營養。

有趣新吃法!瓜瓜親子餅
以切片地瓜當成餅,夾住以地瓜葉做的內餡,是增加纖維也增加澱粉的作法,是既有飽足感又有新鮮感的有趣吃法。

食材:
地瓜1顆、洋蔥150g、地瓜葉1把、鹽1小匙、大蒜1瓣、雞蛋2顆、小番茄5顆

作法:
Step1將烤箱預熱至攝氏230度,地瓜洗淨連皮並切成厚片,在兩面均勻刷橄欖油,進烤箱烤35分鐘後取出,備用。
Step2將洋蔥切碎、地瓜葉切細碎、大蒜切末、小番茄去蒂頭並切半,備用。
Step3加熱平底鍋,放入洋蔥炒至軟化透明,加入蒜末、地瓜葉快炒,以鹽調味。
Step4取一大碗,打入蛋液,與作法3炒好的食材、小番茄一起拌勻,倒入圓的小烤模內,放入預熱至180度的烤箱烤20分鐘。
Step5用烤好的地瓜片,將作法4烤好的蛋餅為餡夾在中間即可。

食材2、多C促進傷口癒合‧豆芽

‧盛產季:全年
每100公克的豆芽就含有95毫克維生素C,其維生素C含量幾乎是柳丁、橘子2~3倍。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可促進傷口癒合、促進小腸對於鐵的吸收。如果孩子不喜歡吃水果,可多吃些豆芽,以補充維他命C。建議用油快炒,縮短加熱時間,可保留更多維生素C。

自己要吃的豆芽自己種
豆芽菜最大的食安問題就是可能有漂白的風險,倘若發現顏色太白應避免選購。建議挑選乾的豆芽,買回家之後以溫熱水浸泡後再烹調。其實只要充足的水分,豆芽就能夠順利生長,爸媽可以在家帶著孩子種植,就不怕吃到漂白的豆芽,又能藉此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炒肉絲補鐵、炒花枝補鋅
豆芽炒肉絲就是一道很營養的料理,孩子較容易缺鐵,而鐵在紅肉之中最多,透過豆芽的維他命C成份可以加乘鐵質的吸收效果。豆芽也可以炒花枝,花枝含有礦物質鋅,有研究指出過動症與缺乏鐵與鋅有關。

香酥好吃!銀芽麵線煎
把豆芽放在麵糊裡,再加入紅蘿蔔、雞蛋做成煎餅,不僅口感香香酥酥,豆芽的維生素C還能保護維生素A和E,讓紅蘿蔔發揮效用,營養滿分!

食材:
豆芽100g、紅蘿蔔20g、青蔥段20g、麵線1把、雞蛋1顆、中筋麵粉1大匙、麻油1大匙

作法:
Step1備一滾水鍋,放入麵線煮約7分鐘,撈出瀝乾水分。
Step2將豆芽洗淨、紅蘿蔔切絲,放入大碗中,與青蔥段、麵線和勻。
Step3打入蛋再加入中筋麵粉,用手抓拌均勻。
Step4加熱平底鍋,倒入麻油,將作法3的麵線放入平底鍋鋪勻,以中小火煎3分鐘後翻面,再煎3分鐘,讓兩面皆呈金黃色即可。

食材3、吃菜也能長高高‧芥藍菜

‧盛產季:全年
屬於十字花科的芥藍菜是鈣含量很高的蔬菜,每100公克芥藍菜的鈣含量幾乎是牛奶的2倍之多,鈣質對於孩子不只有助於長高高,還有骨質密度有關。骨質密度越好的孩子,未來就較不容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先完成切洗程序再來切與煮
處理芥藍菜與一般深綠色蔬菜一樣,先將爛掉的葉子取下來,以免感染到其他葉菜。買回家後,先不用切,等到要煮的時候再來處理。基本上,水洗過後、泡水、倒掉舊的水…等完成清洗步驟之後再來切,以減少營養價值的流失。

芥藍炒牛肉同時吃下鈣與鐵
芥藍菜非常適合與牛肉、豬肉一同拌炒,尤其是吃下芥藍炒牛肉這道佳餚,就能同時攝取鈣質及鐵質。有些爸媽擔心鈣與鐵會相互影響,其實人體會依照體內狀況自動調整鈣與鐵的吸收率,不必過於擔心。

可口點心!香烤芥蘭脆片
芥藍菜吃起來有點苦苦的,也不太好咀嚼,利用薄脆麵衣裹住芥蘭菜,封住營養素,以烤取代油炸,營造香脆口感,變身脆片小點心。

食材:
芥藍菜1把、低筋麵粉80g、無鋁泡打粉1小匙、雞蛋1顆、冰水100g、砂糖1小匙、鹽1小匙、橄欖油2大匙

作法:
Step1取一大碗,倒入低筋麵粉混合無鋁泡打粉、砂糖過篩,接著打入蛋液和冰水、鹽混勻。
Step2將烤箱預熱至攝氏180度;將芥蘭菜洗淨,去除粗梗。
Step3在烤盤上鋪烘焙紙,塗上一層橄欖油。將芥蘭菜一一沾上麵衣,置於塗油的烘焙紙,進烤箱烤10分鐘,並適時翻面即可。

食材4、增強免疫強化骨骼‧舞菇

‧盛產季:全年
有著不規則外形,還有獨特清香菇味的舞菇被稱為「夢幻之菇」含有可降血壓、血糖的β-葡聚醣,以蛋白質、醣類、維生素B、D和礦物質,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也能強化骨骼。

加熱燉煮吃起來鮮甜
和其他菇類一樣,舞菇的多醣體含量很高。舞菇含有鳥苷酸,所以吃起來鮮甜,特別的是在50度開始增加,到60至70度時增加最多,因此建議烹煮菇類時以慢慢加熱燉煮。

先煮熟舞菇再加入蛋
舞菇若要與蛋一起煮,建議先煮舞菇,因為舞菇的蛋白質分解酵素會使得蛋白質無法凝固,所以需先把舞菇煮熟後,才加蛋一同烹調。

分裝冷藏可保存4~5天
挑選舞菇時,選擇蕈傘完整飽滿密集、帶有水分、顏色為咖啡色者且肉質厚實,莖部白皙者為佳。保存時,可以將舞菇剝成方便食用的大小,再放入夾鏈袋中,放置於冰箱冷藏,約可保存4~5天左右。

復古滋味!香鹹蛋糕
爸媽都知道菇類適合煮湯,換個方式──加了菇類、白芝麻、牛奶…等優質食材,就是一道營養加值高的鹹甜下午茶點心。

食材:
內餡-舞菇130g、油蔥酥15g、醬油20g
蛋糕體-蛋白4顆、細砂糖100g、低筋麵粉150g、沙拉油25g、全脂牛奶25g、白芝麻1大匙

作法:
Step1將舞菇粗略切片,入鍋乾炒至出水,加入油蔥酥與醬油炒香,盛起備用。
Step2將蛋白、細砂糖放入鋼盆中,攪打均勻至濕性發泡(呈現小彎鉤)的蛋白霜。
Step3分三次篩入低筋麵粉於作法2裡,最後加入沙拉油、牛奶拌勻。
Step4烤膜中倒入一半麵糊,放入鍋或蒸籠裡,以中大火蒸10分鐘後,鋪上作法1的料,再倒入剩下的麵糊,並蒸10分鐘,取出後撒上白芝麻。

食材5、聰明UPUP‧鯖魚

屬於深海魚類的鯖魚,相對於其他深海魚,體積較小,較不需要擔心重金屬問題。鯖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幫助大腦神經傳導功能正常運作,讓寶寶頭好壯壯!

直接購買冷凍鯖魚保新鮮
許多鯖魚從捕撈上岸後冷凍再到市場退冰販售,如果買回家又送進冷凍庫,煮的時候又要退冰,這樣反覆退冰容易破壞油脂,不僅有魚腥味,也較不新鮮,如果寶寶的腸胃較為敏感,吃了就會不太舒服。因此,李婉萍營養師建議詢問店家直接購買冷凍鯖魚即可避免此情況。

食材6、補鐵鋅的其他選擇‧豆製品

豆乾、豆漿…等豆類沒有膽固醇,卻含植物固醇,可以預防慢性疾病,雖然孩子尚無此困擾,但需要足夠的鐵和鋅,而鐵和鋅往往得從動物類身上獲取,倘若從小只吃動物類食物,吃不慣有點豆味的豆製品,難免將來有健康疑慮。

素食寶吃黑豆泥攝取鐵
從豆漿來喝起,可以當作早餐飲品或下午點心都很方便。而素食寶寶建議吃黑豆泥來攝取鐵質,別忘了再搭配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以促進吸收。

豆乾先以滾水燙再烹調
基本上,菜市場販售的豆乾都是基改,若是在乎基改,就要從包裝標示清楚的超市購得。而從菜市場買回來的豆干建議先放在水中滾燙再烹調,以去除如雙氧水…等食品添加劑。

食材7、生長發育的後盾‧牛肉

牛肉是含鐵量最高的肉類,而且是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動物性血紅蛋白鐵,非常適合容易缺鐵的孩子。而牛肉的蛋白質、胺基酸、醣類…成份容易被孩子吸收,成為生長發育時做為細胞組織所需要。

顏色紅潤、肉質緊實才鮮
新鮮牛肉應該帶有紅潤的顏色,若為泛黑的紅色通常是切好了好幾天。肉質的緊實度也很重要,切口應該是直挺挺的,維持切割時的形狀;若切口垂軟,就是水分過多,肉質不佳。